核心提示: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紀錄稱,勃列日涅夫是“世界獲獎章最多的人”,共獲得蘇聯勛章十五枚、獎章十八枚,外國勛章四十二枚、獎章二十九枚。

本文摘自:《文匯報》2014年10月20日7版,作者:鄭異凡,原題為:《獎章愛好者勃列日涅夫(附照片)》
勃列日涅夫是勛章的愛好者,這是聞名遐邇的,民間流傳大量的有關段子,這些段子如果能夠記錄在史書和傳記上,將使文字生動不少。段子是民眾編造的,是社會輿論、民情民意的真實反映。
《蘇聯史》中的五卷出版后,有讀者來信說,《勃列日涅夫的十年》第420頁有一張題為“勛章的愛好者”的照片是惡搞的照片,一本嚴肅的史學著作是不應當使用這種照片的。
這張照片是我選的,當時只覺得很符合勃列日涅夫的性格,像一張漫畫,就采用了,但沒有標明這是經過PS的惡搞作品,這是我的疏忽。
一般說來,史學著作是否可以刊載此類圖片或者諸如諷刺畫、笑話(我們現在叫“段子”)呢?我覺得是可以的,只要這是反映真實的情況,而不是惡意捏造的子虛烏有的東西。這是社會意識、輿情的一部分。中國的一些史書也常引用一些民謠、兒歌來反映當時的民情和民意。我們的史學著作如果能夠關心此類東西,在著作中適當使用此類材料,將會使我們的史學著作變得生動起來,而不僅僅是板著面孔列舉一項項枯燥的史實,當然,在使用時需要交代清楚。
就照片而論,蘇聯時期偽造、修改涂抹的照片太多了。例如1920年5月5日列寧在斯維爾德洛夫廣場對開赴波蘭前線的紅軍戰士講話的照片,本來有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兩人在場的,但是到了三十年代,照片中這兩人被抹去。三十年代有一張斯大林和被封為“國家安全總委員”的葉若夫一道行走的照片,葉被槍斃后,照片中斯大林旁邊的“國家安全總委員”也隨之消失。那時還沒有PS技術,但修改照片的技術是有的。這種篡改反映的是政治生態,而不是民情民意,但它應當留在史書上,作為篡改歷史,或者說,“歷史虛無主義”的生動寫照。
勃列日涅夫是勛章的愛好者,這是聞名遐邇的,民間流傳大量的有關段子,這些段子如果能夠記錄在史書和傳記上,將使文字生動不少。段子是民眾編造的,是社會輿論、民情民意的真實反映,F抄錄幾段與讀者共享。
如果鱷魚吞食了勃列日涅夫,那會怎樣?
它要花幾個星期的時間來消化那些金屬獎章。
聽說莫斯科發生了地震,是什么引發的?
勃列日涅夫的上衣掉地下了!
勃列日涅夫要做擴胸手術。
為什么?
因為他的胸部不夠掛勛章的了。
勃列日涅夫接受了又一枚金星獎章后發表講話:
同志們,傳言我接受許多獎章,來者不拒,這不是事實。例如不久前我就拒絕了毛里塔尼亞授予的國家最高獎章——鼻子上的金環!
聽說要授予勃列日涅夫蘇聯大元帥的稱號,有沒有這回事?
有這回事,條件是他要會念“大元帥”這個詞,如果他能念出,還會授予他人民演員的稱號。(俄文大元帥генералисси-мус一詞比較拗口)勃列日涅夫憑什么獲得蘇聯元帥的稱號?
因為他攻克了克里姆林宮!
勃列日涅夫死后獲得了第五枚蘇聯英雄獎章——因為他解放了克里姆林宮!
紀念普希金誕辰,懸賞征求紀念碑的雕像,評獎結果:
獲三等獎的是普希金讀勃列日涅夫的書的雕像。
獲二等獎的是勃列日涅夫讀普希金的書的雕像。
獲金獎的是勃列日涅夫讀勃列日涅夫的書的雕塑!
這些段子當然是民眾編撰的,不是實際發生的事實,但確實反映出真實的勃列日涅夫,用文學的語言說,反映了真實,是“社會主義現實主義”的作品!
勃列日涅夫一生到底獲得過多少獎章呢?其說不一。
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紀錄稱,勃列日涅夫是“世界獲獎章最多的人”,共獲得蘇聯勛章十五枚、獎章十八枚,外國勛章四十二枚、獎章二十九枚。據俄國一位作者的統計,勃氏獲得勛章共十六枚,獎章二十二枚,外國獎章五十二枚。沒有看到官方提供的確切數字,但在蘇聯領導人中間,他擁有的獎章數量名列前茅,這一點是確實無疑的。
從斯大林開始,領導人逢十的生日都要頒給獎章。斯大林六十歲大壽獲“社會主義勞動英雄”稱號,稍后獲“鐮刀錘子”一號金質獎章。七十歲大壽獲“列寧勛章”。赫魯曉夫繼承并發展了這一傳統。他五十歲生日獲“列寧勛章”,六十歲大壽獲“列寧勛章”和“鐮刀錘子”金質勛章,七十歲大壽獲“列寧勛章”、蘇聯英雄“金星”獎章、季米特洛夫勛章和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“金星”獎章。勃氏及其親信更使這一傳統登峰造極。他五十歲大壽被授予“列寧勛章”,六十歲壽辰獲“列寧勛章”和蘇聯英雄“金星”獎章,七十歲大壽獲十個國家的十四枚獎章,七十四歲第二次獲“十月革命”勛章。
蘇共總書記勃氏獲得一次“社會主義勞動英雄”稱號,四次“蘇聯英雄”獎章!除他之外,只有朱可夫元帥獲得過四枚這樣的獎章。勃氏擁有五枚“金星”獎章,這個紀錄無人能夠打破。1992年我在莫斯科蠟像館就見過他滿身獎章的蠟像。
還有專門為勃氏設立的獎項。1981年給他頒發了“在蘇共黨內五十周年”紀念章。他在接受獎章時說:“接受這一榮譽獎章我無比激動。不是一般的激動,而是對偉大列寧黨的深深感激之情。”兩個月后,再一次打破紀錄,這是他七十五歲大壽,獲得八個國家十三枚各種各樣的獎章。
除了國家獎項,勃列日涅夫還獲得不少部門獎章,例如1977年獲得蘇聯記者協會的會員證,與此同時獲得佩戴記者協會證章之權。
勃氏獲得國外獎項,根據不同統計為五十枚至七十枚不等。其中有阿根廷、阿富汗、幾內亞、越南、保加利亞、匈牙利、印度尼西亞、民主德國、古巴、老撾、朝鮮、也門、蒙古、秘魯、波蘭、南斯拉夫、埃塞俄比亞、捷克斯洛伐克、羅馬尼亞等國的勛章和獎章。
不過社會上也流傳一些夸大的說法,例如:“勃氏葬禮上有四十四名軍官抬著他的獎章。勃氏的獎章超過兩百枚。”
這一說法沒有得到任何史料的證實。不過他的葬禮上確實展示過他的大量勛章和獎章,這是有照片可證的。
“勃氏獲得蘇聯的全部獎章,除了‘母親英雄‘獎章。”實際上,蘇聯共設立二十種勛章和五十五種獎章。勃氏擁有其中的七種勛章,十九種獎章。
“勃氏的制服加獎章重達六公斤。”勃氏生前沒有人能去稱這個重量,干這種事會被抓去坐牢的。死后其全部獎章都被送到蘇聯最高蘇維埃勛章收藏室保存。勃氏有幾套制服,每套制服上佩戴四枚金星獎章、一枚“鐮刀錘子”獎章和列寧獎金的證章的復制品。出席慶典時,勃氏在制服上佩戴勛條。
勃氏是極其愛虛榮的人,不僅表現在擁有獎章的數量上,而且也表現在其他方面。例如并不長于寫作的總書記,找了幾個記者捉刀替他寫了《小地》《復興》和《荒地》三本回憶錄,不僅大量出版發行,而且還獲得了列寧文學獎金。有好事者編了一個段子說:“他埋在了荒地,上面蓋上了一層小地,只是不能復活了(‘復興‘與‘復活’是同一個詞)。”當然,這不僅僅是他個人愛好虛榮的問題,在威望日下的情況下黨的上層也想方設法來抬高總書記的威望。創作此“三部曲”就是經過政治局討論決定的。盡管“三部曲”曾紅火一時,甚至上了教科書,然而1987年夏,“三部曲”被當局定為偽劣作品,被下令從書店下架了。
用獎章來證明自己的功勛,來提高威望,這種做法并不靠譜。作為擁有無限權力的總書記,給自己授獎授勛是易如反掌的事,誰都明白他是靠什么獲獎的。不過,獎章既然可以授予,當然也可以剝奪,就像可以以領袖的名字命名某一城市,也可以取消此命名一樣。一般情況下領袖去世時會獲得勛章以表彰他生前的功績,但勃列日涅夫沒有獲此殊榮,不僅如此,在戈爾巴喬夫改革年代還剝奪了他的蘇聯最高軍功章“勝利勛章”和波蘭的“勇士勛章”(Virtuti Militari)。
順便說一下,勃氏的愛好頗多。一個著名的愛好就是收集各種豪華轎車,據不同的說法,勃氏擁有四十九輛甚或三百二十四輛轎車,這在蘇聯時期是絕無僅有的,那時一般人擁有一輛車子就非常了不起了。他的這些豪華轎車大多是外國贈送的。據勃氏的私人保鏢弗拉基米爾·梅德韋杰夫回憶,勃氏出國訪問前,通常由外交部出面事先同訪問國談妥贈送轎車事宜。勃氏不僅愛車,而且喜歡高速駕駛,這往往危及外國政要;粮窈湍峥怂稍诨貞涗浿卸济枥L過乘坐勃氏駕駛的轎車的驚險經歷。勃氏的另一個愛好是狩獵和搜集各種槍支。勃氏使整個國家處于停滯狀態,主要當然是體制的原因,不過玩物喪志恐怕也是因素之一。
就本性而言,勃列日涅夫不是一個有雄心大志的人物,而是一個相當平庸的領導人。記得還是在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,有一個電視劇,講密謀推翻赫魯曉夫的宮廷政變的,一群黨政領導人在密室開會,推選勃列日涅夫為政變的領銜人,這時勃列日涅夫大聲喊道:“為什么是我?”他顯然不愿充當這場政變的領頭羊!實際上當時有實力和能力領導政變的并非勃氏,而是“灰衣主教”蘇斯洛夫或者克格勃的主席謝列平。不過從蘇聯歷史看在政治上最后充當領袖的往往不是最有才干的人,而是平庸的人,這是平衡的需要,有了這樣的人各派力量就可以得到平衡而不至于發生內亂。正因為如此,后來當勃列日涅夫病得不能理政,打算辭職的時候,他周圍的人都一致堅持要他留下,硬扶他出鏡,讓他念別人寫好的稿子。
一個國家和黨的元首不去做為人民謀福利的事,不給人民以舒適富裕、自由民主的生活,而想借助于給自己頒發勛章獎章來提高聲望,實在是南轅北轍。勃氏執政十八年,有很多的機會改革斯大林模式,發展經濟,改善民生,擴大國內的自由民主,使蘇聯成為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國家。然而他不思進取,以維持現狀為己任,不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好機會,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,而在對外關系上繼續俄國的擴張主義傳統,出兵阿富汗,堅持勃列日涅夫主義,鎮壓捷克的布拉格之春,使國家陷入重重危機。這一切豈是身上掛幾枚獎章所能掩飾和挽救的。
勃列日涅夫統治國家十八年,無所作為,自然也無所建樹,被稱作蘇聯的停滯時期,為蘇聯的劇變創造了重要的前提條件。
領袖需要的不是勛章,而是民眾的口碑,這是永遠不會被遺忘被抹去的東西,其他都是過眼煙云! |